作者:林奕含
类型:短篇小说
我该怎么形容这部小说呢,有无数的句子和想法在我的脑子里盘旋但是总觉没法完全形容这本小说。借用文中的一段文字:
是写给每一个相同处境的女孩,就算只有一个人,千百个人中有一个人看到,她也不再是孤单的了。“等待天使的妹妹”,我在世界上最不愿伤害的就是你,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幸福,我要给你一百个棉花糖的拥抱。但我想,作者宁愿这本书没有人能够切身感同身受
书中的文字,哪怕是我一个不懂文学的人都能感受到的惊艳,但完全抵不过情节带给我的震撼和细思之后的恐怖。
Part1 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
在没看蔡益文先生的书评之前我就在书中深刻感受到了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回想书中的种种配角,补习班官方、小孩的家长、班主任等等,甚至连社会的普遍认知,“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就好像在电视剧中出现性的情节,家长们总会习惯性的跳过抑或是挡住孩子的眼睛,好像这件事是多么罪恶的事情一样,这个社会也充满了对性的投鼠忌器;就好像印象里小时候家长在谈论关于强奸案的时候,看到受害者穿着漂亮,便会扣上“不检点”“穿的这么暴露活该”“这么骚活该,谁让你穿成这样”等等语言,现在一些类似新闻的plq也会出现诸如此类文字。书中亦是如此,好像这个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总是会有人站在施暴者的那一方,即使不是全部,即使只是几句话,但造成的伤害是对幸存者的沉重打击。
社会对于性的禁忌从方方面面我都能感受到,最近会听某个rapper的歌,歌词里总是会带一点性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因为性本来就是可以最普通的东西,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东西,艺术来源于并反应生活,性当然可以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但为什么每每提到带性的歌词,plq都会表现出厌恶这种歌词,就好像是什么禁忌语言无法拿到台面上抑或是艺术作品中。虽然是跟历史以及人文有关,zg社会内敛的风气不允许将这种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很丢人和不能说出来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去正确认识和正确看待的东西,而不是避而不谈自欺欺人。
另一个隐隐发展在故事中的暴力时一维对伊纹,名字也很有意思“yiwei”“yiwen”,整栋楼都知道钱一维打跑了几个女朋友,说穷死也不让女儿嫁过去的张太太把伊纹介绍给一维,包括一维的奶奶老钱太太也知道,但是面对这样的暴力,大家都安静带过闭口不谈,一栋大楼的小型社会,对伊纹进行了社会性的谋杀,幸好仅存的毛毛以及伊纹独自的救赎,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或许是伊纹亲身经历了一段暴力,抑或是伊纹作为思琪最好的姐姐这个旁观者亲身经历了思琪遭受的性暴力,深知深陷其中的女孩无法自拔,所以才有个伊纹在最后的一段话,“你可以当作这一切都没发生,你也可以当作思琪遭受的暴力没有发生,你也可以当作思琪的日记你没看过,你也可以选择经历思琪曾经遭受过的痛楚,学习所有她为了抵御这些痛楚付出的努力,你要替思琪去感受这个世界所有她没感受过的东西,你要变成思琪,然后替她活下去”,这也许也是林奕含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来自真实世界的故事、恶意、而这本书的书写,本身就是在传输一种面对这种事情该如何去面对的知识。
即使不是亲友,即使未曾切身,当我们看看新闻报道下面的评论,看到书中的种种,也能感受到刺骨的痛楚。相信林奕含这本书写的极其痛苦,唯一能做的只有感谢,在这一刻写下了这篇文章,拥抱那些被社会谋杀了的女人的思绪和感受,并牢记这份感受,然后好好的活下去
Part2 幸存者
文中最让我窒息的便是跟随作者的视角,第一人称慢慢了解和经历这个过程,从一个美丽、聪明、爱读书的小女孩,变成一个“行尸走肉”,每一步我都感到无比痛心,我想,面对性暴力,不应该用受害者而是应该用幸存者,没有感同身受但我更加崩溃。不像影剧一样我会哭,这个过程我只有沉默和窒息,那种心跌倒谷底的感觉,看客已然如此,无法想象思琪当时的处境。
在想面对性暴力案件时,媒体总是用受害者指代,但是用幸存者再合适不过,我们几乎不会用幸存者去指代其他种犯罪的受害者,你不会这样说被偷被抢或者是被打的人。当用到这个此的时候,往往是在描述一种屠杀,像是校园枪击、恐怖攻击等。所以性暴力中,是幸存者不是受害者,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一个人被监禁虐待几年出来后,即使出来过活,身份也绝对不会是便利店的常客,粉红色爱好者,女儿,妈妈,而是幸存者”。遭受如此严重性暴力的幸存者,在遭受性暴力之后,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是终身难以愈合和抚平的,相比较而言身体上受的伤害也就那么微不足道了,也许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可以感同身受。对于性暴力的处理力度,我想如今是远远不够的
Part3 等待天使的妹妹
在看这本书之前了解过这是一本第一视角有关性暴力的书,但显然我还是心里准备做少了。随着情节逐渐深入,窒息感随之加深,即使未曾遭遇但依旧为思琪感受到崩溃和痛苦,从第一次恶魔的开始到后面逐渐麻木,无法形容我的心情,唯一能形容的只有窒息,文字让我喘不上来气,同时惊讶于身边人的冷漠和无视,让一个本该肆意绽放的花朵凋零,我在想,如果思琪的父母经常跟思琪交流,周围人哪怕多察觉一下,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思琪也许会说出来,也许思琪就会免于折磨,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是已经不重要了,我想林奕含写这本书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写出这段故事,更是为了千千万个”房思琪”所写,愿世间没有“房思琪”,愿每个女孩都能健康成长,愿社会重视性侵及性暴力,愿社会重视对性的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个一个“房思琪”。
其实最开始其实我不太能理解思琪最终“爱上”了李国华,在我看来是荒唐的,人怎么可能会爱上伤害自己的人,后来在慢慢阅读和思考中找到了答案。无法逃离,所以被动接受,在思琪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疏离于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尚且年幼的思琪面对所有的一切,变得慢慢麻木,在她的世界里,好像只有李国华在“爱她”,即使是伤害的爱,也足以让思琪只能爱他接受他,麻木的,痛苦的,窒息的接受李国华的“爱”。
不必等待天使,你就是天使。
Part4 ····
令人惊艳的文字,令人悲伤的故事,令人愤怒的显示。性与暴力,都处于人性的幽暗之地,有美,有沉沦,有欺骗和自欺,有迷醉和清醒之痛,很迷人也很令人厌恶。这本小说,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学种稀有的由女作家书写的性暴力故事,而且是稀有的直面人性之迷乱的故事,划开肌肤,展现血肉,痛彻心扉。
无法接受改编自真人真事,也无法接受李国华如今还逍遥快活,愿世间再无房思琪。